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简体中文 English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我院副院长杨永聪在南方日报发文建言广州“十四五”规划

2021-11-09

“十三五”时期,黄埔区圆满完成了各项发展目标,成为广州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2020年,黄埔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63亿元,在广州11个区中排名第二。在已有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根据黄埔区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挖掘内源式增长潜力、推动经济能级再上新台阶是黄埔区未来一段时期内主要的经济发展思路。在新发展格局下,黄埔区要实现经济发展能级新跨越,离不开空间能级、科创能级、产业能级的提升,这也是黄埔区在“十四五”规划中重点提及的三个方面。  

空间能级提升:构筑“一岸双轴三片”的增长新极核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广州市常住人口在2010—2020年间增长了近六百万,主城区扩容势在必行,这也为黄埔区打造广州市主城一体化东部极核创造了条件。在“十四五”规划中,黄埔区明确了“一岸双轴三片”的空间发展布局,其中既包括了东西走向的珠江沿岸,又涵盖了南北走向的科技创新轴和产业创新轴,以及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等三大片区。

从总体上看,黄埔区的上述空间规划不仅充分考虑了地区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而且有较强的前瞻性,有利于更好地释放黄埔区的经济增长潜力。

在“十四五”期间,黄埔区要进一步提升在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可以在“一岸双轴三片”的基础上通过城市更新、产城融合等方式,打造集产业、居住、商业、生态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和中央活力区。特别是,要在加快地铁、城轨、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谋划布局若干重要交通枢纽,实现对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等重点发展平台的有机串联,力争全面进入与广州主城区紧密衔接的“半小时经济圈”。此外,全力打造有较强影响力的国际数字枢纽、智能制造枢纽、知识经济枢纽,也有利于黄埔区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能级。

科创能级提升:培育满足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生态圈  

黄埔区作为广州的先进制造业集聚中心,拥有知识城、科学城、生物岛等高水平创新平台,在广深港、广珠澳科创走廊中扮演着重要的创新引擎角色。在“十四五”规划中,黄埔区进一步提出了要强化全链条融通创新,打造全国一流硬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发展目标。这既是黄埔区科技创新能级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必然要求。

黄埔区拥有汽车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打造能够满足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生态圈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十四五”期间,黄埔区可以围绕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和一流高校院所,形成源头创新与应用创新并进、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并行的科技创新系统。需要注意的是,创新生态圈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并非依靠载体建设就能够实现,还涉及到科技制度、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多个方面,这也是未来黄埔区实现科技创新能级提升的必要条件。

产业能级提升:锻造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优势产业链  

受到全球疫情反复、单边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供的风险愈发突出。在这一背景下,《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黄埔区作为广州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之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在广州全市占比超过40%,加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保障优势产业链安全已经成为黄埔区亟待破解的重大战略命题。

为此,黄埔区在“十四五”规划中多处强调要提升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并且将新型显示产业链、汽车产业链、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兴优势产业链。

在国际经贸形势波动加剧的背景下,黄埔区要在“十四五”期间顺利实现“万亿制造”目标,就必须锻造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优势产业链。具体而言,黄埔区在确定四大新兴优势产业链的基础上,可以立足稳链、补链、强链、控链的总体思路,力争通过服务稳链、招商补链、科技强链、管理控链等方式,为新兴优势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能级提升提供有效支持。特别是,要以“链长制”的深入实施为契机,加快提升优势产业领域关键零部件的进口替代水平,增强优势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副院长 杨永聪




上一条:我院副院长杨永聪接受第一财经采访建言澳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条:我院副院长杨永聪就滨水活力区建设话题在南方日报发表观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