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简体中文 English
 
首页 > 智库论坛 > 正文
智库论坛

金融岛助力南沙,广深科技走廊对标“硅谷”

2017-11-11

本文根据申明浩院长20171111日接受澳亚卫视《粵港澳大湾区進行式》栏目组采访的内容整理而成。

 

 

 

1.南沙金融岛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深圳扮演创新高地角色,催生新业态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广东具备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扎实的制造业基础;而香港资本市场成熟,金融服务优势明显。广东自贸区将在广州南沙建设全国首个国际金融岛,拟将其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州的地标。国际金融岛规划包括国际金融论坛总部永久会址,国际会议中心、总部金融区、金融创新区和国际成员驻地及星级酒店、政要官邸等,并考虑广州地铁15号线增加横沥站,构建相应的交通体系。请问教授,广州南沙拟打造国际金融岛,对南沙的企业甚至是有意向来南沙落户企业提供了怎样的发展机遇?南沙金融岛,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是怎样的?

   

南沙:地理几何中心,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正在发力,地铁、高铁、高速公路、海港多式联运,凸显南沙大湾区核心区的枢纽地位。大湾区定位目标是开放高地、创新驱动的产业高端示范、融合的平台。要求南沙在现代产业体系中发挥支撑作用,现代金融体系是产业发展的血脉,金融等高级要素需要进一步融合和快速流动,使南沙自贸区贸易一体化功能充分发挥,自贸区首先应该是一个金融自由区,是通过一系列优惠制度安排对外资产生吸盘效应。南沙金融岛的建设,一是可以对目前的产业提供高级金融资源的支持,对企业一带一路投资建设提供强大的金融后盾和服务。二是吸引高水平外资金融、法律、会计等机构入住,形成金融总部基地,这对广州长期缺乏金融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补充,与天河、越秀的金融分总部联动起来,打造广州商贸、物流、航运和产业金融中心。

未来目标要向自由港发展,目前自贸区与国际自贸区不一样,我们的自贸区承载了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功能,要解决过去40年经济体制改革没能解决的问题;而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港是贸易自由化目标,要素自由进出,吸引全球资本、知识、科技、人才流入自由港,未来自贸区应该功能区块分割,海关特殊监管区可以向自由港发展,非特殊监管区是自贸区。

     

2.澳门旅游业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国家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因为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视,也让港澳的旅游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016-17,为期两天的第六届世界旅游经济论坛在澳门举行,并公布了相关数据,2016,内地出境游达1.22亿人次,其中有58%选择了香港和澳门为目的地,其中,以澳门为例,8天的十一黄金周长假,港澳游也继续呈现出积极增长的良好势头.因为当下,海外游也很盛行,而港澳游还可以继续保持这样的增长,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特别是澳门在经济转型,旅游业能否成为澳门未来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否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有关系?

 

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中产阶级超过1.2亿,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对旅游消费、服务消费、体验消费、体育消费等高端消费需求越来越多,我们的服务业供给水平还有限,服务贸易是逆差,其中一项是出境游大于入境游,而且随着人们收入不断提高逆差还在扩大。出境游最容易去到的目的地是港澳,这得益于港澳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大家天然地会选择作为第一个目的地,同时自由港使得港澳成为旅游胜地、购物天堂、美食天堂。这些都吸引游客。旅游一直是香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而澳门长期博彩业独大,这些年会展和旅游业发展非常好,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对于澳门旅游业增长有很大支撑,珠海也是旅游胜地,横琴岛的长隆海洋世界等景点都很好。香港、深圳、广州本身吸引的旅客都不少,且广东人是中国出境旅游的最大省份。

不管是以澳门为直接目的地还是过境地,粵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将越来越便利。未来一地两检等通关便利化、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广汕高铁、广湛高铁等高铁网、广州机场扩容、形成海陆空多式交叉联运,不仅让粤港澳联系越来越紧密,使得粤东西北到澳门1个半小时可达,而且让西南地区、东南地区都能快速联通大湾区。对澳门旅游业发展带来客流。

 

3.广深科技走廊

 说起广深科技走廊,学界认为这是一条对标美国硅谷的高速公路,在美国,128公路和101公路两条全球知名的科技创新走廊。其中,128走廊事宜大型骨干企业引领的科技园区为重点,这点深圳目前与其有相似之处,而101走廊则是以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外溢为发展特点,而其中的这条广深高速被称为打通广深科创互通的一条命脉,请问教授,在您看来,制定这条广深高速的主要思路是什么?我们达到怎样的目的?广深要想在科创方面进行合作,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国家对这条广深科技走廊是否有具体的规划?因为此前,广东曾定义珠江西部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东部为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但目前看来广深莞三地是一种趋同化发展,这种现象是否会影响彼此的合作?

 

广州与深圳相比,最大的优势却是在,高校比深圳多,水平也更高。深圳则是市场化程度高,对人才集聚吸引力,其创新更多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但短板在于高精尖的科研力量。

一个是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创新大脑,一个是高新技术企业集聚的创新引擎,广州、深圳的创新联手,毫无疑问有着极强的互补性。

广州是广东的创新大脑。在广州,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广州大学城及国际创新城,南沙自贸片区等创新平台。有普通高等院校79所,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33个,汇聚了广东全省70%以上的科技人员和95%的博士。广州还扮演着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机构集聚载体的角色。截至2016年末,广州有高新技术企业4600家,预计今年全年广州净增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3000家。广州将通过打造番禺思科城、琶洲互联网集聚区、天河智慧城、广州高新区等创新创业平台,形成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截止到2016年底,深圳累计PCT专利69347件。在全球性的创新活动活跃的城市中居第二名,仅落后日本东京。深圳是IBM、苹果、微软等全球科技企业的全球研发网络组成部分,整个区域的科技人才和资本比较充裕。2011年至2016年,深圳PCT专利的平均增长率为17.79%,远高于东京的7.15%、硅谷的4.98%、首尔的3.86%

东莞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东莞经济转型的主力军,2016年,东莞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42家,总量达2028家。今年上半年,东莞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1%39.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5.6%

三股关键性的力量将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一是政府体制改革释放活力的力量。政府的有形之手,通过规划、政策的引导,来推动广深沿线的创新要素整合。

二是市场中大企业的力量。这是广州、深圳这两座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所擅长的事情,让企业作为创新网络的联络者和催化剂。微信、富士康,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未来的风向。

三是高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力量。这是广深的创新联手最需要打通的一条创新快车道。根据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名单统计,2015年高校数量排在前三的为北京、广州和武汉。而深圳正在加速推进一流大学建设,按照计划,到2025年,深圳全市高校达到20所左右,全日制在校生约20万人。广州、深圳的高校科研力量如何被撬动起来,为创新走廊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撑,是一道需要回应的命题。

 


上一条:特色小镇为粤港澳湾区发展注入活力


下一条:申明浩:广汕客专延伸段让粤东更好融入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