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简体中文 English
 
国际交流与合作

访谈|广东宏观经济与热点问题对话美国领事馆

2017-12-11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交通经济”

  财富论坛之际,美国领事馆访问团也展开对中国的巡回访问。126日下午,就广东宏观经济与热点问题,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郑天祥教授、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申明浩教授接受美国国务院中国事务局经济部主管FREDERICK BRUST、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Kevin  Ellerbrock等一行三人访问。 

【右1FREDERICKBRUST;右2:郑天祥教授

【右1Kevin Ellerbrock;右2:申明浩教授

内容摘要

K:广东省在经济发展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比如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做法?

:广东的发展是全国的标兵,经济总量占了全国十分之一。中国是贸易大国,广东在贸易这块也占了全国十分之一。深圳和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两个主要核心,深圳是朝着金融和高科技方向发展,当中的中兴、华为在全世界都已经布点。随着发展,深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土地资源不足。现在土地使用率已经超过50%,城市发展整体东移外溢,朝着汕尾、惠州方向发展。二是房地产价格太高,生活及各项成本太高,深圳自己也担心会不会影响自身的城市发展。

 

广州的发展比深圳慢一点,但是现在广州的后发优势正在逐步凸显,一是土地多,二是人才多。广州有7000多平方公里,深圳只有2000平方公里。广州拥有100多家高校,而深圳只有深圳大学、清华、北大分校等几所。富士康选择将升级环节投资落户广州,也是看中了广州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

 

整个发展历程来说,广州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贸易转向汽车、电子产品、石化的阶段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已经迈向新业态的阶段,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高端装备、生物制药、基因检验检测、新材料及海洋开发,这些产业集群已经起步了,这是广州的变化。

 

广州向服务业转型已经转得比较成功,第三产业已经占到了68%,而深圳只有约60%,深圳比较偏重于制造业,广州更关注服务业,特别是消费品这一方面。

 

广东最大的问题第一个是东、西、北部发展差异大。全省有17万平方公里,珠三角只有4.7万平方公里,但是整个珠三角占了全省经济总量的80%以上。再聚焦“9+2”范围,就是珠三角东西两岸发展也不平衡。从经济总量上看,三分之二集聚在珠江东岸,三分之一在西岸。所以地区发展平衡,就是广东未来的发展方向。现在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广深科技走廊都是将资源要素向西迁移,东部带动西部、北部的发展。路通财通说的是首先交通要,才能带资源要素的流动转变成为经济效益,现在广东已经实现出省用高铁,城市之间用轻轨,城市内部用地铁的三网合一,无缝衔接实现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这样通过市场化和轨道化淡化城市行政边界。

 

第二个短板,就是科技投入比较少,现在科技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3.0%,低于全国5%的平均水平。另一个是高校及科研院所综合实力有待提升。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要产出地,拥有大量的科技创新资源。但广东的研发主要是企业承担,而且从目前世界高校最新排名来看,2016年广东只有两所高校入围,还比不上香港。

 

第三个短板,是香港、广州、深圳三个核心没有形成密切合作,仍是竞争为主。现在就是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及中央层面协调,当然这个还是得靠市场,靠行政是不行的。

 

K:“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对于西方人民来说是两个非常宏大的概念,具体的操作不是很明确,那么,在广东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郑:北方是通过中欧班列的货物交流,而位于南方的广东主要是海上的。现在已经建设了28个港口,包括码头、产业园区以及修建高铁等轨道设施。借助香港并船出海,货物走出去的比例已经超过引进来。香港在一带沿线有接近40个贸易办事处,主要做服务业、贸易这一块,我们内地就做港口建设、设备、产业园这些部分。

 

F: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出到建设的背景和特点是什么?

申:从贸易和产业的角度上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初衷有三个。一是更开放,环境更加优化;二是产业向高端迈进;三是港澳与内地的几个城市更好的融合,进一步打破行政边界。

 

从第一个更开放的背景来看,因为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了两个自由港、两个特别行政区,包括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出口贸易加工区、保税区,所以从开放度而言是全国最高的。前一阶段,我们也做了一个开放度指数发布,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三个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从营商环境上看,福布斯连续五年把广州列为全中国大陆营商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深圳在全国的排名中也是很靠前。过去我们比较强调招商引资,现在因为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也开始强调对外投资。在“一带一路”的“一带”沿线上,广东是作为起始港,也是最发达的一个经济区。从“一路”来看,覆盖大西洋、太平洋及印度洋三个大洋区,其中,印度洋的国家基本上是“一路”沿线覆盖的,是欠发达的,发展潜力比较大,目前只有11万亿美元的GDP水平。另外两个大洋覆盖的国家基本达到30万美元以上的GDP水平。据预测,2050年左右三个大洋覆盖的国家都能达到70万亿美元左右的GDP。所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港,在对外投资应该起到比较重要的枢纽作用。从地理方位、贸易结构来看,我们过去的货物贸易是世界第一大国。但是很少人关注,我们的服务贸易是第一大逆差国,是进口为主,尤其是从美国进口。

 

第二个产业方面,从全国来看,借助香港的高端服务业、深圳的科创产业、广州的生产服务及珠江西岸的装备制造业,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方面还是站在高端领域的,所以是最先引领中国的产业往高端化发展,同时,这对服务贸易来说是很大的支撑作用。从人均GDP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均GDP2万美元,除掉港澳也有人均1.6万美元,实际上我们处于一个中产阶级的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的面积占全国的0.58%,人口占5%,而GDP达到12.8%,是全国人均GDP的两倍。同时珠三角拥有全中国最多的驰名商标,最多的专利申请量。

 

第三个是融合。粤港澳大湾区虽然是“一国”范围内,但是拥有了三个不同的关税区,很多要素不能自由流动,限制了集中优势的发挥。香港和澳门的产业国际化问题、就业的两极化问题,中端的产业和就业出现断层。这些问题对民生造成困扰,住房比较紧张。希望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带动要素的流动,缓解这些问题。

 

接下来谈下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具体做的内容和未来的愿景。一方面是内部的各城镇之间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是全球的互联互通。内部的互联互通,中国政府在推动城市建设一直是做出成效的。这一观点是得到了世界学者的认同,中国在很多关键点,比如经济危机的阶段大力主推城市建设,如1998年的金融危机,我们就搞了高速公路网建设;后来在2001年加入WTO,我们在高速路网加快了货物快速流动进出。

 

聚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互联上看,从广州南站到惠州只需要70分钟,城市的边界通过轨道交通就变得模糊了;另外一个就是深圳和香港,就如郑教授所说,他们土地很少,两个地方加起来还没有广州一半大,城市无法承载更多的功能。轨道交通可以更好的带动这些城市的功能外溢,解决就业及居住的问题。现在广东在推进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把广州、深圳、东莞周边的高科技产业画一条线出来,这类似美国的128公路或者101公路,这条沿线的高科技企业占了广东的80%,这样产业和交通的联系更加明显了。

 

从外部联系上看,我们在做自贸区、自由贸易港的建设,都是希望借助港澳的国际化平台,增加与全球合作机会。广东拥有悠久的贸易历史,从古代秦汉时期开始就是外贸,这种历史具来的外向贸易基因就让广东应该会比其他地方要做得更好,广东占据了中国四分之一的贸易额。在现代产业体系当中,粤港澳大湾区在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汽车制造、家电、智能装备及医药都具备非常完整的产业链,这就催生出新业态——供应链企业,全中国有80%的供应链企业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做中国的供应链整合是比较强的,香港做全球的整合也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这里是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人物简介

FREDERICK BRUST|Economic UnitChief,Bureau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美国国务院中国事务局经济部主管)

Kevin Ellerbrock|

Environment,Science,Technology,andHealth,ConsulateGeneral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科技环保卫生处)

郑天祥|教授,原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长,粤港澳经济发展研究资深专家,长期从事珠三角、香港、澳门的经济发展研究。曾赴日本、美国、新家坡、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个人著作10多部。


上一条:新西兰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到访我院


下一条:我院院长申明浩教授应邀出席第三届中国(深圳)金融管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