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简体中文 English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通知公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我院院长申明浩教授接受羊城晚报专访

2024-06-13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世界级湾区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出五周年之际,羊城晚报采访团队赴东京湾采访,深入探讨两大湾区的成功经验,挖掘新质生产力的源泉,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和科创向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作为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专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粤港澳三地从“前店后厂”到“协同共进”,“车畅、人兴、财旺”印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聚变”“互通互联”,如今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发生,中国很多科技领域已经从跟跑到并跑,甚至有一些领域到了领跑的阶段,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化合作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区域协同提速 打造全球重要经济增长极

羊城晚报: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当年的规划提出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从现阶段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如何?

申明浩: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是《纲要》五大战略定位当中的第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协同发展在这些年实际上取得了非常长足的进步,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来看,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大型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对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经济、人员往来有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球都市圈密度最大的区域之一,在一百公里的半径内集聚了广州、深圳、香港三个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再加上佛山、东莞,实际上就有5个万亿级的城市。随着广深港高铁的开通,全程行车时间约48分钟,从深圳福田到香港西九龙最快只要15分钟,等于这三个超大规模的城市是连为一体,这在全球应该是绝无仅有的。

从贸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贸易总额也非常高。在广东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珠三角实际上占比超过95%;香港作为全球著名的自由港,更是在全球贸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从人均GDP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超过两万美元。这意味着,不管是基础设施硬件还是经济协调能力,大湾区的区域发展底气十足,一定能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增长极。

科技创新力跃升 深度融入全球科技革命

羊城晚报: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您在五年前规划提出时曾表示,在世界四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诉求是科技创新。如何看待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科创合作水平?相比世界一流湾区,我们有哪些值得做长的长板?

申明浩:粤港澳三地合作,实际上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和起始点。最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把这种合作叫“前店后厂”模式——香港和澳门是“店”、广东是“厂”,香港、澳门做服务业,珠三角做制造业,双方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3年,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广东与香港、澳门服务贸易自由化也取得长足进步。

 

过去的经济发展,我们实际上是跟随型。前三次科技革命,我们或是没赶上、或是抓住一个尾巴。现在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发生,中国应当要迎头赶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当下,我们的核心诉求应当是科技创新的协同,尤其是香港、澳门和珠三角这三个不同关税区,它们之间的科技与产业如何协同,让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在全球科技革命占一席之地。

粤港澳大湾区既有香港、澳门的高端服务业,又有珠三角现代化的制造业,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复合优势,跟全球其他的湾区是不太一样的。香港、澳门作为全球著名的自由港,能够集聚大量的国际性科技人才和资源,如果跟珠三角融合在一起的话,就是一个国际化的创新人才体系,对于国家的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有非常大的好处。

未来,在大量高校的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大量研发机构、创投机构、先进制造业企业,以及有为政府的叠加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一定有大幅度提高。

应助力企业“走出去” 开辟全球新市场

羊城晚报:过去,广东一直被称作“世界工厂”;如今,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正处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当口,产业链也在向更高附加值跃升。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何加强粤港澳三地的产业协同发展?

申明浩:实际上,我们在前几年就对广东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做过一次调研,像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行业都走过一遍,发现了非常好的一个趋势,就是大湾区在这些产业的上游布局越来越多。过去我们注重于做下游,“微笑曲线”就是在说加工制造较低端,忽略了上游的研发设计这一端。

 

像特斯拉这样的企业,它把微笑曲线的研发设计这一端,已做成了附加值最高的地方。现在,广东在研发设计方向的企业越来越多,各个地市也都在推动加强研发设计,在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当中,布局产业上游的企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

在粤港澳三地的协同方面,香港、澳门在产业和研发方面都有自己的一些特色。在澳门,中医药是它的发展重点,横琴也设立了中医药产业园。如果中医药要走国际化的发展之路,澳门能够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尤其是对葡语系国家以及一些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在香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基础科研是很有优势的。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创业,就跟香港科技大学关系密切,他在香港、内地融资以后,再到深圳做深度的研发生产,最后形成了消费级无人机的高端产品。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把香港高校的科研技术和资本,同我们内地的产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还有一些案例也是值得去借鉴的。比如深圳的企业传音控股,它实际上是立足非洲市场,是非洲手机的销售之王,一年能在非洲卖出1.2亿部手机,在全球手机市场实际占了很大份额了。作为非洲的一大品牌,它生产是在珠三角,但是销售全部在海外。

我们目前的海外市场还不够大,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香港、澳门作为国际化的自由港,它的优势在于国际化,如果能和珠三角的产业结合在一起,可以在中国产品出海过程中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开辟国际市场的全球布局至关重要。

继续扩大开放 三地“软联通”仍需解难题

羊城晚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三地的规则、标准、管理如何对接?如何通过深化开放水平打造世界一流的营商环境?

申明浩: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三种关税区、三种法律体系,硬件基础设施的联通已经不成问题,“软联通”仍存在一些难题。所谓的“软联通”,通常是在讲钱跨境、税平衡、人往来、数流动,这几个方面既是重心也是难点。

当然,随着这些年的发展,“钱跨境”已经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在资本市场上有沪港通、深港通、理财通等各种跨境手段;“税平衡”的问题也算是基本解决,主要是港人港税、澳人澳税;“人往来”实际上进展得很好,中间被疫情打乱,但放开后的港澳人才签注允许6类人5年内无限次来往港澳,说明粤港澳三地的融合力度和速度在加大、加快。

数据流动涉及数据保护的自主权、数据有效保护的安全性、数据能够跨境自由流动三个方面,不得不有所取舍。未来的粤港澳大湾区融通应该在“数据开放、共享和跨境流动”方面加大力度,香港具有成为重要数据枢纽的优势和潜力,广东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巨大,可以通过合作在全国率先打造一些示范。

羊城晚报: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也离不开粤港澳三地的人才协作。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角度来讲,如何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地发挥引导和推动产业科技人才的作用?

申明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实际上是一个培养外语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全球治理人才、涉外法治人才的高地,有33个外语语种,覆盖了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我们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也是在全国率先成立的,成立这几年来一直在致力于根植湾区、研究湾区、服务湾区和宣传湾区。

在交流平台方面,我们打造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智库论坛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论坛,每年年底举办一次;在国际传播方面,发挥海外孔子学院、33个外语语种以及众多外教、留学生的作用,用多语言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粤港澳大湾区,也让粤港澳更好地融入世界,为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开放贡献我们的广外力量。


 

文章来源:羊城派

原文网址:

https://6nis.ycwb.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10069/52742407.html?isShare=true

编辑| 柯妍彤

审核| 王银亮

终审| 杨永聪

 

 

研究院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GIG)是国内第一家湾区研究机构,是国家级“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支持单位,拥有2个省级研究基地一大湾区研究基地和粤商研究基地;是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单位,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区域和国际类TOP智库。


研究院本着“根植湾区、研究湾区、服务湾区”的宗旨,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为导向,致力于大湾区重大理论和政策研究,推动新理念、新政策、新动能引领湾区科技、产业和贸易经济发展。


研究院是国家部委和广东省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咨政研究重要机构。长期为政府、领事馆、跨国公司提供大湾区咨询和培训服务。主持粤港澳大湾区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等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30余项,政府与企业委托课题40余项。3年来总经费2000多万元。粤港澳大湾区文献贡献量位列全国高校前茅。


研究院是大湾区战略及投资推广的重要学术平台。近3年研究院主办6届大湾区论坛,大湾区科创峰会已成为科创产业最具影响力论坛之一。研究院教授担任多场湾区学术和高峰论坛主旨演讲嘉宾,在联合国世界投资论坛、金砖国家论坛、中新知识论坛、腾讯华南生态年会、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等论坛、海上丝绸之路智库论坛等大会推广湾区战略和投资机遇。


研究院是湾区政策国际宣讲的重要智库。长期为外国驻广州领事馆解读大湾区政策;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政府厅局级培训班、中国政府南太平洋岛国培训班、清华五道口金融博士班主讲大湾区课程;多次为高盛、安联、字节跳动、新鸿基、新加坡GIC等著名企业提供顾问服务。

 

 


上一条:征文启事丨2024年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全球产业链与产业集群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第一届中国产业集群前沿问题研讨会征文启事


下一条:第三十二期香樟经济学圈Seminar(广州)圆满召开